2/13/2008

徐璐︰走出內心的黑洞(自序)


陰影之外,還有光      ──看徐璐的「暗夜倖存者」   

大出眾人意外地,一本原本「很可能」被渲染成八卦新聞的「暗夜倖存者」,以令人激賞的理性、安靜的步調攀上各大書店的平台,悄悄進入眾人的心中。

  如果你對新聞頭條事件的慣常反應是「看過就算」,如果你對熱門書的印象也會「隨話題而逝」,那麼,我們邀請您一起來換個角度讀這本書,看看一位女子的深情告白,看看她如何面對自己、如何面對社會與「女人」這個角色、如何尋找生命的出口....。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四十歲女人自我成長的故事」。
..........................................
徐璐自序︰走出內心的黑洞『世界上最偉大的放大鏡,是人用心看自己的時候』──英國詩人AlexanderPope

有一位詩人曾寫一封信給一位寫作出現障礙的年青作家。這位詩人在信上告訴這位年輕人:『因為你拒絕內在的召喚,不敢去面對它,所以你的寫作才會出現障礙。』

開始有念頭寫這樣一本書,真正追溯起來是我內心深處開始逐漸走出遭遇強暴的陰影之後。有人說,『生命中突如其來的意外或災難有時往往可以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創造出一段空間──一份沈寂及內在的召喚,只要你順勢而行面對它,如此類似的召喚往往成為一種轉型或開創的歷程。』

我開始提起筆及大量地閱讀和搜集資料,但寫作的進度卻十分緩慢。因為聽到內在召喚是一回事,但要真正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讓寫作的素材和自己有共享的感覺,往往又是另一回事。

有人說,回到內在的世界,聽到內心的聲音就像找對了頻道,但大多時候每個人的內心常有無數個頻道以及各種雜訊,要確定你要聽的究竟是哪個頻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直到一九九七年秋天,和我一直維持著一種並不黏膩但非常知己關係的朋友──奧美廣告的總經理莊淑芬寄了一本《新中年主張》和一小張卡片給我,書上的副標『繁華四十,閃燦五十,和諧六十』提醒了我,在一九九八年,我就要邁入『繁華四十』了。我決定給自己一個最好的生日禮物──完成這本書。

就在此時,我在例行的健康檢查中因發現了一個良性腫瘤而需住院開刀,並在家休養。在醫院病床上的十多天,我經常想起我那因癌症而過世的三哥,想起他在病床上受盡煎熬與折騰,想起人生的無常。對自己還能健康地活著,還能擁抱陽光,病中還有親人全心全意的照顧,我不得不對自己的生命充滿感激。就在家休養並婉拒了所有訪客的十多天中,我的寫作突然像被囚禁的小鳥終於獲得釋放。

這本書的最原始動力是要釋放了那被我壓抑了長達六年的強暴遭遇,在釋放這段遭遇的過程中,做為一名女性在成長的過程中的各種錯綜的困境和反省也隨之泉源而來,我試圖誠實地一一記錄這些心路歷程和內心的世界。

然而,寫自己的遭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有人說如果寫作的人肯誠實地記錄下生命中真實的經驗、最內心的旅程,那將會是最動人的作品。但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仍經常充滿一些莫名的不安,就像把自己赤裸地站在眾人面前一樣,這種不安曾數度讓我的寫作陷入困境。

尤其當我的初稿完成後,我開始給我周遭的十幾位好朋友閱讀,我得到了超乎我意料之外的鼓勵和溫暖的回應;但是,也有極負面的聲音出現。一位我認識近二十年的好友,也是頗有社會影響力的一位媒體人對我說,他不懂我為什麼要寫這樣的書來『矮化』我自己,他強調我現在已是媒體的最高階主管,我的未來一片亮麗,為什麼要自己給自己貼上『我是強暴受害者』的標記呢?

也有一位好友說,這種事過去了就算了,寫出來幹什麼……。

消息傳得很快,一些圈內的朋友都『耳聞』了這件事,有人好意地透過第三者轉告我『千萬不要做這種傻事』;也有雜誌社要攝影記者去我的『出事地點』拍照;記者打電話來要求採訪,並再三強調她處理這類『新聞』很有經驗,她的用詞、態度都會非常小心……。

這些聲音和干擾曾使我開始卻步、害怕,害怕到我數度想把這本書全部燒毀算了。可是,另一種聲音也在內心和我的恐懼對抗,『我在害怕什麼呢?』我也更深刻地開始思考為什麼我要出版這樣一本書。就在此時,透過一位作家朋友的推薦,我讀了一九九五年出版,但在美國甚為暢銷的一本書『躁鬱之心』。這是美國一位美麗、聰明、曾被譽為『科學女傑』,也曾當選『全美最佳醫師』的精神病學博士凱.傑米森(KayRedfieldJamison)的自傳。

凱.傑米森是著名的躁鬱症專家,但在這本自傳中,她把自己本身其實也是一個嚴重的躁鬱症患者,並曾數度企圖自殺的故事毫不保留地寫出來。在書中,她引述了自己在寫這樣一本書的心理障礙時說:『我不知道如此開誠佈公談論自己的病症對個人及專業生涯有什麼影響?但我已厭倦了掩飾、假道學和虛偽。我就是我,即使有學位、職稱做屏障。但仍是欺騙,是虛偽。』最後,凱.傑米森也引用了六0年代美國的反戰詩人羅伯.羅威爾(RobertLowell)的一句名言做為結語:『那麼,為什麼不說出真相。』凱.傑米森出版這本書後,也自動停止了她的看診工作。

對我而言,是的,我也不知道我以最坦誠的態度為我的遭遇及其間的心路歷程公開做出告白會對自己的專業生涯及未來有什麼影響?但是,在經歷了人生的一些挫折和波浪之後,『做一個為自己而活的人』早已是我內心最深沈的呼喚。

至於那些覺得把這樣的遭遇公開是一種『矮化』或是不好的標記的人,不管是我的好友或是我不認識的人,我也更明白,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價值觀,才使得有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女性強暴受害者仍必須一個人在角落裡獨自哭泣,因為這個社會給予這些受害者的眼光是異樣的,是歧視的;也正是因為這種歧視和扭曲,使得強暴的罪行年年暴增,因為施暴的人並不一定得到制裁,而根本不必自責,更不應該為此感到『羞愧』的受害女性反而必須受到精神上最大的懲罰。這個體認,更加地驅除了我的卻步和害怕。

詩人葉慈曾說:『人生時有一個接著一個而來的意外,當你身歷其境時,覺得它是一場一場的災難,但多年後,當你再回顧它時,那些意外往往正是塑造了你現在生命的泥土。』
一些朋友提醒我,要做好準備,一是有很多人會問妳,『為什麼要出版這樣一本書?』如果真有人這樣問我,我只有一個回答:『為什麼不呢?』。

〔謝誌〕真心地謝謝妳(你)們! 

在寫作與出版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的寫作不斷地因內心的掙扎而受困,也曾為了外界的負面評價而數度卻步不前,在這一長段的過程中,我要衷心感謝一路以來不斷給我支持和鼓勵的所有朋友們。沒有妳(你)們的鼓勵,這本書不可能出版。我不一一說出這些好友們的名字了,我只有一句話:『真心地謝謝妳(你)們!』

謹將此書獻給我的父母

本文轉載自『平安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暗夜倖存者》一書


公眾我;自己與別人都有提到的特質。

背脊我;自己沒寫而別人卻提到的特質。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