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道理是十全十美牢不可破的
人生中即使獲得最大的獎項與肯定
那也代表某一方面的成就而已
或許倒過來
別要求自己那麼嚴格
拿五分之一的力氣經營自己的生活 五分之一來愛他人[因人而異只是參考值]
或許這是人生的課題
椅子需要四個腳才好平衡 三隻腳如放對位置也可以
但如果就是不平穩 怎樣華美的椅子也無法安座
我終於看到老師說的中庸之道
我自己不相信也不接受
但是輪到我勸他人的時候
倒是滿有用的
以下文章欣賞......
新親密法則
台中福智學苑主任 李衍忠演講
編輯室整理
每一個人都需要別人的關心,需要別人的關懷。一個人如果擁有非常富有的財產,而他活在一個無人的小島上,那他絕大部份都不會快樂,因為他還需要和別的生命—包括別的人、小狗或者其他他看得見的生物之間,至少有一些的互動,可以表達他的感覺,可以把他的心靈拿出來和別人一起探討,所以我們人是非常需要跟別人來往的。
現在社會把這種來往的關係叫做人際關係。本來這種人際關係應該是人人具有,而且非常崇高的概念,可惜現在社會把人際關係發展得很緊張。我看到很多寫人際關係的書告訴我們,你要怎麼把人跟人的關係弄好、處理好,好像非得展現一種很可怕的企圖心,才能夠活得八面玲瓏。
到底怎樣才能夠讓人跟人的關係更親密、更美好、更快樂?這裡講的親密關係,不只是男女朋友,或者父母子女,是指人跟人的相處過程裡面,內心的距離、生命的距離更縮短一點、更靠近一點。
人跟人的這種互相來往的人際關係,大概有兩個:一個是外相的,一個是內相的;我們有很多關係是因為有一些特定的原因造成的,例如工作造成長官部屬關係,血緣造成父母子女關係,學校的老師和老師建立同事關係……這是外相關係。單單靠著外相關係,我們還不能建立起人跟人之間內心靠近的關係,真正要比較靠近的關係是來自於內在距離的縮短,不是外在身體的距離,而是心裡的距離。
事實上有一種人,你即使近靠在身邊,心裡的距離還是很遙遠;有一種人,即使他的生命從你的身邊擦肩而過,也引發不起你對他有任何的印象;但是有些人,你碰到面就會感覺很快樂,感覺到:哇!今天又見到他!這就是人跟人的一種關係的親疏遠近。
現代人所建築起來的人跟人的關係大部份是偏重外相關係,很少注意內在的人跟人的互動,這是一種很緊繃、很冷漠的人際往來。人際關係要怎麼樣才會建築得好一點?我覺得以下四個法則可以大大改善目前僵化的人際關係:
第一個法則:就是把你生命當中關心、照顧的對象範圍先擴大一點。我們常常一開始在生命的世界裡面已經畫定一個範圍,把生命的希望投資在幾個人身上,例如先生、小孩,或者兩三個好朋友身上,面對熟悉的人,我們付出全部的生命。可是這裡的付出心態是有問題的,一邊付出的同時,其實我們並沒有真正在愛他—還是在愛自已。我對他不斷的投資、投資,以後就希望他要回報、回報,結果發現不是這樣子回報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挫折、痛苦。
如果我們的生命只是鎖定在少數幾個人身上,這一生一定會活得很辛苦,到底要怎麼樣子才能夠比較快樂呢?就是把你的生命對象擴大,擴大到今天所面對的、所會碰到的人,都學著跟他做朋友、跟他交往的心態。我們要把只關心幾個人的生命開始擴大的時候,開始會覺得困難,需要訓練,這個訓練可以從親人、朋友、討厭的人這樣不同的角色中去擴大,從本來只關愛幾個親人,然後增加對這幾個以外的人的關愛,然後增加朋友的關愛,最後的層次才是對你所討厭的人的關愛。
我有一個朋友,他每次搭公車,就跟公車司機打招呼:「謝謝你!謝謝你!」一開始,那個公車司機覺得很錯愕,因為現在社會已經不習慣人有來往,一個乘客上來是跟他無關的,現在突然有個人跟他打招呼,他就趕快把臉轉過去,不敢去看他,後來公車司機開始會面對著他,有一點尷尬地點一下頭,到後來那個司機終於對他微笑了。其實人性真的不如我們想像中那麼可怕的,每個人都有他善的一面,值得我們去把它開發出來。儘量訓練用自己的生命放一點光芒給別人,多關心別人,當下我們就會很高興,生命就會很有活力。
第二個法則,就是敞開你自己。人跟人之所以會有距離、會有陌生感,是因為怕受傷害,我們常常把自己包起來、縮起來、保護起來,我們誤以為這樣就不會受到傷害。其實我們包得越緊,越容易受到傷害。為什麼越容易受到傷害?因為我全心全意在注意別人有沒有傷害我?全心全意在意我做這件事得不得體?只要稍微講一句話不得體,自己就很痛苦,人家講話一不小心,我們也會受傷。簡單來講,就是太愛自己、太保護自己、太包裝自己,結果,重重的包裝紙包裝起來,保護得好好的,然後還要拿條繩索把自己給綁好。結果,其實越來越容易受傷,因為你全心全意要綁自己。所以,簡單的辦法:把這繩子鬆開,把包裝紙拿掉,別人會跟你來往得更好,距離會更近。
我們的老師日常師父,當他碰到什麼錯誤的時候,他就跟我們說:「上一次我弄錯了,很抱歉!」並沒有換來我們對他的看不起跟輕視,反過來是換來我們對他的一份敬重,覺得他是真心跟我們來往的,不見外呀!可以拉近你跟周遭人的關係。其實我們的生命是不可能被別人傷害的,能夠傷害的只有我們自己。
第三個法則,人跟人的相處要距離更近,來自於將心比心,也就是轉換立場、角色、角度,常常用他人的觀點來看問題。人跟人之間互相距離會很遠,甚至會產生很多誤解,都是來自彼此不夠了解,所以,就用自己的思想體係去看待別人,每個人從出生、長大,每人的生命背景都不相同,即使夫婦結婚,在家裡面還是兩個單獨的個體,因為他們在各自的家庭成長,如果不能夠認識對方的背景,就會產生很多的誤會,進而產生排斥
關心別人最簡便的方法,就是不要等著人家來關心,可以先去認識對方的想法,去傾聽人家的世界;每個人都很希望表達他這個自我,真的很有意思,每個人都很喜歡把他自個兒掏給別人,告訴別人:「我是怎樣、我是多苦啊!」但是,每個人都坐在那邊等,等別人關心。我們不要做那個等的人,要主動去傾聽,主動去瞭解他人的世界。瞭解得越多,以後跟別人相處會更順利;有一天當你把你的世界講給人家聽時,他就會很樂意去傾聽。
第四個法則,就是要發展出慈悲的心胸。慈悲的心就是主動地去關懷別人的生命、關懷別人的苦樂。什麼叫做慈?慈就是給別人快樂。什麼叫做悲?悲就是拔除別人的痛苦。中國人常常喜歡用慈悲,也就是西方所說的愛。每一個人都希望追求快樂、遠離痛苦。但是絕大部份的生命,完全不認識什麼東西能夠讓他苦,什麼東西能夠讓他樂。因為不認識,所以做很多錯誤的行為,導致離樂得苦。每次想到這一點的時候,就會對很多人產生同情、憐憫,而不會產生憤怒、抱怨,或者很冷漠地看待他人。
能夠正確地幫助一個生命離苦得樂的方法,就是智慧,智慧和慈悲要結合在一起,有的人是道理很會講,但是沒有慈悲心,這種人不算智慧。舉個例子:路上如果碰到有人賣玉蘭花,有人就很憤憤不平地說:就是他們破壞交通秩序!他們這樣子多危險呀!我們千萬不要買,買就會鼓勵這種行為!這個道理對不對呢?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主要看我們站在什麼基點來看待這個道理。
我們想想看:一個人戴著斗笠,在大太陽底下賣玉蘭花,可能會碰到颳風下雨,他也應該知道在路口賣,生命是很危險的,紅綠燈、遭到很多人的白眼、連車窗都不搖下來,臉都往另一邊看。想想看,如果是你站在那裡,你會有什麼感覺?我小的時候去推銷過報紙,知道當你走到一個人面前,那人把臉撇向另一邊的時候,那是很痛苦的感覺。現在我們去想一想:賣玉蘭花的人為什麼願意承受這些痛苦呢?他可能需要錢。當你想到他為了離苦得樂在努力、在奮鬥,但是有點缺憾的就是他離苦得樂的方法有點不太對。當這樣想一想,你會覺得他好可憐哦!他很值得憐憫、同情,所以應該幫助他,所謂的幫助不一定給他錢買玉蘭花,但是我們心裡面就不會很冷漠、很斬釘截鐵、硬梆梆地批評他。如果能用柔軟的心情、用慈悲的心情,去體會每一個人都希望快樂,不要痛苦,這種心態就是大慈大悲。散發慈悲的心,可以建立人跟人最好的關係,這是一個生命的能量,會大大地拉近人跟人的關係的。
如果你堅持相信生命是孤苦的,沒有人愛,那麼,你的世界很可能真變成孤苦和沒人愛││因為你躲再陰暗處,太陽自然照不到你。
增進人際關係的方法
人與人初相識的時候,外觀的好壞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但隨著時間流逝,外觀對友誼的重要性會逐漸降低。如果想從一般的友誼發展成深刻而且持久的人際關係,則需要注意下列的態度和方法:
真心相待
在人際關係中,彼此越能忠於自己的感受,越能加深雙方的關係,而且必須注意表達約合適性,無論是讚美或是批評,都要出於真誠和善意。讚美的詞句人人喜歡聽,但必須是真誠,而不是虛偽的應酬話,或言不由衷的阿談之詞。相反的,批評雖然有人不喜歡聽,但如出於善意,不採權威的姿態,設身處地去幫助人改善缺點,那麼對方仍會樂於接受。
主動關心對方時時關心別人的人也容易獲得別人的關心。例如打個電話問候朋友,或是給他寫封簡函、寄張卡片,或去探問生病的好友等。這些主動五出於愛心的行為,不僅使對方感到喜悅和溫暖,對自己而言也是一件愉快的事。
生活實例
大雄常覺得班上同學排斥他而深感困擾,和輔導老師數次面談後,大雄才明瞭其中的原因。原來他常常習慣性的想著自己的事情而忽略周圍的同學。例如和別人相遇的時候,不主動和人打招呼,而且說話時也不專心、雙眼也不注視對方,以至於許多同學都覺得不被尊重,而把他列為不受歡迎的人物。明瞭原因之後,大雄開始學習待人的正確方法。一學期下來,情況漸漸有了改善,大雄覺得同學們開始喜歡和他說話,而且常會邀請他參加聚會。
保持良好的溝通
良好的關係有賴於相互約了解。為了增進了解,就必須靠彼此在思想和態度上的溝通。良好的溝通包括了解對方和讓對方了解自己等兩部分:
一、了解對方 除了聽懂對方的言語外,用心體會對方的感受也很 重要。在行為上要表現出注意傾聽和有興趣;不打斷別人的話語,並注意不曲別人所講述的意見。此外,還要注意對方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等,以便體會對方的全部意思。
二、讓對方了解自己 友誼的進展視彼此相互了解的程度而定。完全不能表現自己內心世界的人,往往是孤獨寂寞的;勇於向值得信賴的友伴表達想法的人,則較容易擁有朋友。好友間分享彼此的酸甜苦辣,往往能帶給人快樂的感受,彼此間的信賴和友誼也就隨之增加。
◆去為別人作一點事◆
我們如果整天都想著自己的事,越想就會越煩,最後難免心浮氣燥,於是工作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因此,要讓我們的心情可以放輕鬆、要紓解工作的壓力,我們就必須適度移轉我們的注意力,上週我們談到養成閱讀的習慣,這是可行的方法之一,如果能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也是不錯的放鬆心情的方法,當你全神灌注打一場球時,相對就會放鬆你的心情。
今天我們要再介紹另外一種方法,那就是養成關心別人的習慣、並且真的去為別人作一點事,這也是讓我們心情可以放輕鬆非常好的方法。
◎藉著為別人做事來移轉注意力避免緊張
如果我們要求自己,每個禮拜都去為別人作一點事,我們至少在禮拜三或禮拜四的時候,就要開始思考有什麼人會有需要,以便我能在這個禮拜結束以前,利用禮拜五晚上或禮拜六的空餘時間,去為他做一點事,而當我們開始思索週遭的人有誰會有需要的時候,就會使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別人身上,就會適度的讓我們自己心情放輕鬆下來。
這裡所謂的去為別人作一點事,不必是太偉大的事,否則你反而會壓力更大、更不能放輕鬆,乃是一些舉手之勞的事,更特別是一些你很容易做到、別人卻比較困難的事;兩年多以前,我曾在一家網路公司擔任總監,當時網路公司多半都是剛離開學校的年輕小夥子的天下,我的年紀已經足足是他們平均年齡的一倍以上,可是我發現在這些年輕人身上還真學到很多的新鮮事,有一位年輕人就說他們家附近有一家早餐店的三明治特別好吃,於是大家就約好某一天一起委託他代買早餐,結果我發現那一整天這個年輕人心情都很愉快,因為他一早就為大家做了一件事,而且因為真的很好吃大家還非常稱讚他。
這看起來只是尋常小事,可是對每天都要在外頭吃早餐的年輕人來說,如果大家都只顧自己,大家都只能吃到自己家裡或公司附近早餐店的口味,如果大家互相幫忙,今天我為你買、明天你為我買,大家都可以吃到不同口味的早餐,是不是可以讓大家一早就很快樂呢?而且後來我發現,當一起買早餐的那一天,大家自然而然都會早一點到達辦公室(包括替別人買早餐的人,他因為有任務在身,自然提早出門;也包括想吃早餐的人,因為當天要到達辦公室才拿的到早餐,所以也會自然提前一點到達),因此更加的輕鬆(遲到常常是造成我們很多壓力的原因)。
◎我們可以舉手之勞為別人做的事非常多
除此之外,如果看到洗手間髒了、儲藏室亂了、傳真機影印機列表機的紙張捲了、皺了,一舉手之勞、花一點時間整理一下,下一個使用者就輕鬆而舒服多了,而且搞不好下一個使用者就是自己,更有可能下一個使用者要使用時剛好是緊急狀況,時間非常緊迫,這時候你剛剛簡單的整理,就可以發揮極大的果效。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隨手之勞之外,我們還是可以特地去為別人作一些比較特別的事,但是一定不要是太費心血的、更不能是成本高昂的,一定要是你的時間、體力等都很輕鬆就可以應付的來的,否則我們就不能經常作,紓解壓力的效用就降低了;最好是這些事對我們自己也會有幫助,例如說你可以定期去捐血,除了幫助別人以外,對你的身體也有幫助;你也可以去擔任社區的義工、醫院的義工、國家公園的義工等等,除了可以服務人群之外,自己也會學到許多專業知識、結交許多熱心的朋友;你也可以簡單的自己做社區服務,每隔一兩個禮拜為社區做點整理的工作、為同一棟公寓的人整理一下樓梯間等等。
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隨處都可以為別人作一點事,哪怕只是在公車上、捷運上讓座給老弱婦孺都好,相信當我們養成這樣的習慣,總是能考慮到別人、總是能設法為別人作一點事,我們的工作壓力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紓解,最後受益最大的還是自己。
真誠的關心他人
不知你有沒有想過,狗是唯一不用工作而能謀生的動物?母雞得下蛋,牛得供應牛奶,但是,狗卻什麼也不用做,只是對你表示親愛。狗從來沒讀過心理學,他一點也不需要。憑著天賦本能,也能在兩個月內,藉著對人表示關愛而贏得許多朋友;但人卻很難在兩年之內,因著吸引別人的注意而交到朋友。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斷在向別人搔首弄姿,企圖引起別人的注意。這些都是枉費力氣的舉動。人們根本不會注意你,也不會注意我,他們注意的是自己。當你看團體照時最先注意的是哪一個人?當你看榜單時,第一個先找誰的名字?當然是自己。
如果我們只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想讓別人留下印象,我們就不可能交到許多真實、誠懇的朋友。一位真正的朋友,不是用這種方法結交來的。因此,我們要關心別人,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受重視的,才能讓人對你感到興趣,若只是一味的在別人面前提到自己如何如何的,倘若是自己,也不願意多聽的。
所以要真誠的去關心他人的感受,思考模式,與在乎的事,讓他覺得被重視,記得,「要讓他人感到被重視」,這是一而再再而三提到的觀念,唯有先讓人感到被重視,才能慢慢將你自己的事分享予他人。而讚美他人,就是一種關心的表現,這個在第二章時有提過,在此就不再贅述。如果今天有一個朋友生病了,不管是熟識還是點頭之交,能在對方最需要關懷時,給予一個真誠的關心問候,是最珍貴的。而事後,也可以再多詢問對方的病情有無好轉,一點一滴的關心,相信能夠給對方一個相當溫暖的感動的。
而我們也常常會感激那些曾做些小小的溫暖舉動的人,雖人只是小事,但真正迴盪在心中的那種感動與感激,是給你再多的金錢也無法找到的滿足。所以時時關心他人的人,必能受人敬愛與歡迎。
公眾我;自己與別人都有提到的特質。
背脊我;自己沒寫而別人卻提到的特質。 ...
3/08/2008
有人說: 新親密法則
訂閱:
文章 (Atom)